好旅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好旅小說 > 三國:剛繼承當太守,卻被異族打 > 第400章 報紙的新思路

第400章 報紙的新思路

-

劉鑫拿著這份報紙翻了幾下:“魏攸呀,我是讓你負責印刷之事,這報紙我就說過,初次發行隻在土垠城,土垠才幾十萬人口,發行數量不多。若是以後在整個右北平或幽州發行,這數量可就大了。”

“更何況,報紙內容以講時事為主,當發行速度快,才能保證時事新,試想,誰願意去聽舊聞呢?所以日後這報紙弄熟了,可能就得半個旬日發行一次,甚至三天發行一次。”

“你把報紙印刷成書,成本就高了,你無須搞得太精緻。找左子邑,讓他用最便宜的紙印刷,紙張要大,也無須裝訂成書,就幾張紙疊起來就行了。”

魏攸原本覺得咱們大漢報社搞出來的,一定要精緻,那是大漢的門麵。現在才明白,自己是犯了個錯誤。劉鑫記得自己當初也是這麼交代的,但做起來卻又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
“記住,這成本一定要低,成本低了,才能賣低價,百姓纔買得起,才願意買。”

魏攸連忙點了點頭:“還是大將軍說得有理,是我誤會了大將軍的意思,下次一定會改正過來。”

“嗯!”劉鑫又轉向徐乾:“偉長,這報紙一期能賣出多少?”

“售賣這一塊,我在土垠城各大街道,建立一些專售點,一開始隻印刷了一千份,按照大將軍的吩咐,成本十五錢,我們賣十六錢,很多就賣光了,後來加印到二千份,也很快就賣光。”

“再後來加印到三千份,就賣不動了,現在每期隻能賣兩千五百份左右。”

土垠城文人雲集,又多年發展書院、私塾,識字的人至少兩成以上。也就是說,能讀懂報紙的人起碼有四五萬人。賣兩千多份就少了,他覺得至少得賣五千份。

“那賺到了錢了嗎?”劉鑫又問,三人連忙搖了搖頭。

徐乾又解釋:“一期兩千多份,一份賺一錢,也不少了,原先是賺的,隻是我們報社寫手也慢慢地多了起來,且我們又擴建了不少專售點,花了不少錢,就不賺了。”

“是不是冇賺到錢,你們就感到有些沮喪?”

“在土垠城冇賺錢,但若是再擴大發行範圍,想必定能賺到錢。”徐乾倒是很有信心。

劉鑫不再理會徐乾,而是又拿起報紙,看著陳琳,把陳琳看得心虛起來。

“孔璋,你看這報紙的內容,與我當初告訴你的,是不是有些不同,恐怕是過於單調了。”他儘量放鬆語氣。

“單調?“陳琳喃喃地說著。

“首先,你這報紙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內容是官府的佈告,但官府的佈告是即時張貼到各衙署及街道各處的,而你的報紙十天才發行一日,這些佈告豈不是成了舊聞了?大多數百姓都已經知道了。”

“另外,又有三成以上的內容都是詩賦、經學作品,我跟你講過,報紙以時事為主,要講時效,這些詩賦等,可以適當出書,但不應在報紙上占據太大篇幅。”

“其餘內容合起來才占這麼點篇幅,你須明白,這報紙麵對大眾,而非某些固定的人,不是隻給某此文人看的,所以報紙上要包含各種內容,似乎不同人的口味。”

這下陳琳明白了過來,原來是自己的原因,造成了整體售賣情況不佳。

“另外,時事方麵,都是土垠城內,發生的事情太少,我看報紙上,一件事居然還發了兩次,是不是冇內容寫了?孔璋,要多刊登其他州郡之事,以及戰場戰況等。”

“土垠城多年發展,百姓已經很富足了,對身邊些許事情,他們未必有多關心,相較之下,他們可能會更關心外麵的世界。”

“另外,這報紙發行到整個右北平或幽州,報紙上卻都是土垠城的事情,其他州郡百姓反而冇了興趣。”

“可是,我們的寫手都在土垠城,怎麼知道其他州郡之事或戰場戰報?”陳琳問道。

“所以你需要派出寫手,或許不應該叫寫手,應該叫記者,讓他們駐於各地,定期往土垠城傳送些訊息來,例如你可以往軍中派幾個駐軍記者,隨軍打仗,每個月把軍中的訊息回傳。”

“多寫寫我軍中的情況,包括我軍打了勝仗,我軍士兵如何英勇作戰等。當然,考慮這路程遠近,你可以讓魏攸配合於你,由各地郡縣駐土垠城之人,把各郡縣的一些訊息傳回來。”

“其他的,比如最近話本故事流行,百姓也喜歡讀,可以搞個連載,每期刊登一小段,讀完之後,讓人意猶未儘,下次自然就會接著買。”

繼蔡琰編著的《白蛇傳》火了之後,《梁山伯和祝英台》也火了起來,並且出了書。蔡琰如今是一年一本書,成了大漢首位小說家了。遺憾的是,她仍然不願意在書上署作者之名。

劉鑫又講了一個時辰,把他對報紙的理解再次細細講給三人聽。講的口都乾了,三人總算是聽明白了。

“三位,報紙的作用將遠超你們的想像,你們隻是遇到一些困難而已,當再接再厲,相信你們必會將這報紙辦起來。”

陳琳、徐乾和魏攸三人離開之後,又經過一番商議,準備對報紙做了一些改變,稱之為改版。

幾天之後,新的一期報紙終於發行了。這一期少了些詩賦、經學文章等,多了些關於前線的戰報,以及發生在其他各郡的一些訊息,有些還是劉鑫自己提供。同時,劉鑫也親自指導陳琳手下的記者寫文章,怎麼寫才能吸引讀者。

另外,報紙還新出了個欄目,叫故事會,刊登了蔡琰編著的《牛郎和織女》。

在紙質上,魏攸也做了改變,改用大張紙印刷,紙質粗糙,印刷出四張紙,然後摺疊起來,其內容接近於一本三十張紙的書籍內容。

這一改變最大的成果是總成本隻有八錢左右,售價定為九錢。本來,徐乾也提出賣十二錢,但劉鑫拒絕了。他再次強調,一份報紙隻賺一錢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